塔式起重機附著裝置受力計算及使用要求 |
來源: 日期:2012-08-06 09:40:44 |
內容提要:本文分析固定式塔式起重機附著裝置的力學特性以及力學計算,介紹附著裝置在工程實際中的使用與注意事項,對安全使用塔式起重機有所幫助。 伴隨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加,現代建筑施工技術的快速進步,土地資源的減少,城市中高層建筑施工日趨增多,塔式起重機(以下簡稱塔機)附著裝置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為了更好、更安全的使用塔式起重機的附著裝置,下面通過對附著裝置在使用過程中附著處支座的受力及附著桿的受力進行計算、分析,淺析它在安裝、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1.附著處支座的受力計算 計算塔機附著處支座的受力時,可以將其塔身簡化成多點支承的懸臂連續梁,如圖A所示。由于塔機最上一道附著處附著裝置受力最大,并以此道附著裝置的荷載分析附著裝置受力,對附著裝置進行設計計算。因此實際計算其附著處支座的受力時,為了簡化計算,可以將多點支承的懸臂連續梁簡化成2點支承的懸臂連續梁。計算簡圖如圖B。 ![]() 圖A 塔身受力圖 圖B 塔身簡化受力圖 M1=(8×M×Lb+8×Pw×Lc×Lb-q1×La3-2×q2×Lb3+4×q3×Lc2×Lb)/(12×La+16×Lb) (1) Fv=[2×M1+2×M+2×Pw×(Lc+Lb)+q2×Lb2+q3×Lc×(Lc+2×Lb)]/(2×Lb) (2) 式中: M-作用于塔身端部的彎矩,塔身上部各部件的自重與工作載荷對塔身回轉中心的力矩之和; Pw-作用于塔身上部各部件的風載之和; q1、q2、q3-作用在塔身各部段上的風載,計算工況Ⅰ時,風吹向塔身方向,不考慮高度變化的影響,q1=q2=q3;計算工況Ⅱ時,風吹向塔身對角線方向,考慮高度變化的影響, q1取平均值,q2、q3取大值; La、Lb、Lc塔身各部段的高度,如僅有一道附著裝置、令La=0; M1-多余約束彎矩; Fv-塔身最上面一道附著處的作用力。計算工況Ⅰ時,分別計算塔身端部彎矩與風載作用形成的作用力Fv1與Fv2,Fv1與Fv2相互垂直、作用于塔身方向;計算工況Ⅱ時,端部彎矩與風載共同作用形成的作用力Fv,作用于塔身對角線方向。 2.附著桿的受力計算 如圖c所示,∑X=0、∑Y=0、∑Mc=0,解出附著桿對附著框的作用力Nbd、Nac,Nbc。附著桿對附著框的作用力與附著框對附著桿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知附著桿的受力情況。 Nbd=[Fv1(sink1-cosk1)+ Fv2(sink2-cosk2)±2Mn/L]/2sinb (3) Nac=[Nbd(cosb/cosc-sinb/sinc)+Fv1(cosk1/cosc+sink1/sinc)+Fv2(cosk2/cosc+sink2/sinc)]/(cosa/cosc+sina/sinc) (4) Nbc=( Fv1sink1+Fv2sink2-Nacsina-Nbdsinb)/sinc (5) 式中:Fv1、Fv2-附著處的作用力,計算工況Ⅰ時,Fv1與Fv2相互垂直,計算工況Ⅱ時,Fv1與Fv2方向相同,Fv=Fv1+Fv2; K1、K2-附著處支座的作用力與塔身平行線的夾角,計算工況Ⅰ時,取K1=0o、90o、180o、270o,K2=90o、180o、270o、360o循環計算;計算工況Ⅱ時,K=K1=K2、取K=45o、135o、225o、315o進行計算; Mn-風載與回轉機構產生的扭矩,計算工況Ⅰ時,按最不利原則進行疊加,;計算工況Ⅱ時,Mn=0; a、b、c-附著桿與建筑物(建筑物的外邊線平行于塔身)的夾角。 ![]() 圖C 附著桿受力圖 通過上述的計算、分析可知: 2.1塔機最上一道附著處附著裝置受力最大、塔身受力最大。 2.2塔機最上一道附著處附著裝置受力、塔身受力,受到它上面塔身懸高及附著裝置的間距影響,隨著它上面塔身懸高的增加、其受力大幅度增加,隨著附著間距的變化、其受力隨著變化。 2.3附著桿的受力,受到附著桿與建筑物夾角的影響。附著桿對稱布置、附著桿與建筑物(建筑物的外邊線平行于塔身)的夾角位于45o與60o之間,附著桿受力較好。 2.4隨著塔機中心與建筑物距離的變化,附著桿的受力狀況隨著改變,該距離越小,附著桿受力狀況越好。 3.塔機附著裝置安裝與使用 3.2.3附著裝置的安拆方案。 4.小結 參考文獻 |
上一篇:高強度螺栓在塔式起重機上的錯誤用法及預防對策 下一篇:單扒桿拆卸內爬式塔機技術 |
主辦單位:吉林省建設安全協會 吉林省神機電腦軟件有限公司 吉林省中海安全技術有限公司 地址:長春市解放大路998號 郵編:130051 聯系方式:0431-85076811 電子郵箱: sjmsjl@163.com |